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whit360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whit360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4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tmt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whit360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ql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www.whit360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4
为啥超市里的牛奶越卖越便宜了?_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-开云竞技手机app-开云安卓版

为啥超市里的牛奶越卖越便宜了?

来源: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8 15:27:19

  近年来,超市里的牛奶价格持续下降,原因主要在于原料奶供应过剩和乳品消费市场疲软。

  022023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42千克,仅达到全球中等水准40%,且连续两年下滑。

  03由于牛奶价格持续下跌,乳企利润受一定的影响,部分企业甚至会出现现金流紧张。

  05乳企打价格战虽然短期内消费者受益,但长久来看,可能会引起通缩螺旋,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。

  前两天,我去家门口超市逛了一圈,来到乳品专柜发现,不管是成箱卖的常温奶,还是冷藏区的鲜奶、酸奶,都在搞降价促销。

  「买一瓶送一瓶」、「第二瓶1元」已经不稀奇了,甚至在这个基础上,商家还推出了满减活动,其中不乏伊利、蒙牛这样的大品牌。

  对于消费者,打折买牛奶当然并非是啥坏事,但是对乳企而言,价格卖低了,自然就赚得少了。

  两大龙头的营收均出现下滑,伊利的盈利还保持两位数增长,但蒙牛的盈利已经显著下降了。

 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,今年这轮牛奶「降价潮」,其实早在2020年就已经埋下导火索。

  为啥超市里的牛奶,现在越卖越便宜了?如果价格一直涨不上去,对消费的人是不是好事呢?

  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及的个股、基金,仅为示例参考,不作任何投资推荐。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据此买卖,请自担风险。

  国内34家上市乳企中,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只有9家,营收出现下滑的有25家,行业前三(伊利、蒙牛、光明)都是下滑;

  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有11家,出现下滑的有14家,行业前三中,只有伊利实现了正增长。

  进一步分析各个品类,在液态奶业务、冷饮业务方面,伊利和蒙牛同样遭遇了下滑;

  但不同的是,上半年伊利股份的奶粉业务,实现了7.31%正增长,蒙牛的奶粉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.6%。

  24年半年报,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45亿元,大约是蒙牛的8倍多(蒙牛的奶粉产品收入为16.35亿元)。

  相对来说,伊利的奶粉业务规模做得比蒙牛大多了,而且奶粉产品的毛利率(43.16%)高于液体乳(31.34%),伊利靠着更多的赚钱产品支撑起了盈利。

  中游环节为乳制品加工,把上游收购来的原奶加工制造成液体乳、酸奶、奶粉等;

 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,按每生产一公斤牛奶计算总成本,平均是3.5元/公斤左右(养殖水平好的牧场,成本会略低些)。

  2019-2023年,原奶(生鲜乳)价格一直在3.5~4.4元/公斤上下波动,上游养殖企业总体是赚钱的:

  今年5月份,国内原奶的平均价格是3.34元/公斤,奶价和成本出现倒挂,也是自2008年有记录以来的头一遭。

  如此长时间的价格下降,大多数养殖企业是扛不住的,原奶行业亏损面超过80%,用「严峻」来形容,丝毫不夸张。

  2020年起,国内奶牛养殖行业快速扩张,新建了一批大型牧场,随着这些牧场陆续投产,原奶产量持续增长。

  2023年,全国原奶产量达到4197万吨,同比增长6.7%,对比此前(2008-2019)国内原奶产量增速几乎从未超过5%,可见这两年供给端整体在大幅增长。

 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报告,2023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42千克,这一消费量只达到全球中等水准40%,且已经连续两年下滑。

  总之,原料奶供给过剩+乳品消费市场疲软,导致原奶的价格跌到有史以来最低位,拉响了我国奶业的危机警报。

  想起以前在课本中看到,美国大萧条时期的「倒牛奶」事件,主要是因为乳制品需求不足,供给过剩,奶农为降低损失,只能将牛奶倒入河中。

  如果哪天牛奶零售价低得太离谱,卖的钱还不够运输费,说不定商家会觉得倒掉更划算。

  而硬着头皮扛,虽然也是亏,但是全行业一起受苦,等别的企业无法坚持倒闭退出了,剩下的反倒能活得更滋润。

  所以,这一波要等到中小养殖企业大批退出,或部分企业的现金流扛不住,杀奶牛回笼资金,才有机会见底。

  虽然参考全球人均乳制品消费量,我国乳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但需求能不能提高,取决于消费习惯、经济能力和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是否长期向好。

  另外,看到这次头部的高端乳品也在降价促销,说明中产花钱的那群人收入预期在下降,高端牛奶有点喝不起了。

  至于人口,在生育率走低的背景下,乳制品的增量空间不大,只能在存量市场上动动脑筋。

  小张一个月收入8000块,由于牛奶搞打折促销,他的日常开支确实减少了,但他还是每天喝一盒,并不会因为便宜,增加消费数量。

  一般来说,企业很少会对员工降薪,一经发现利润变薄,大多是通过裁员来降低人力成本。

  小王在乳企上班,感觉这两年公司裁了不少人,她想自己现在能挣10000块一月,要是哪天失业就挣不到了,还是节约点过日子。

  本来早上吃两个包子,现在为了省钱只吃一个(对外宣称在减肥),这样她的开支也减少了。

  恰好小张是开包子铺的,发现这个月的收入少了,只有7000块,生意突然变差也找不到头绪,只能跟着节约,买更便宜的牛奶喝。

  于是乳企发现,自己的销量没下滑,但是产品价格始终上不去,利润持续缩水,越来越没钱赚……

  直到某一天,小王发现了自己的公司倒闭了,她也加入了失业大军,不用一大早出门买包子,早饭换成稀饭配榨菜,包子铺的生意日益惨淡……

  上述现象被称为「通缩螺旋」,由于物价全面普遍下降,引起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地下跌,企业要是不降薪,也只能裁员;

  企业员工的收入预期下降了,他/她会控制自己消费,这样进一步导致需求萎缩,物价继续下降,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。

  不管是牛奶还是其他日常消费品,如果陷入价格螺旋下跌循环,对经济伤害非常大,最终没有人能从中受益,所有人都会是输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