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差距开始缩小!我国GDP爆增336万亿再次接近美国水平

来源: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26 17:40:03

  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,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。

  2024年12月26日,一则消息的发布瞬间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,即,据官方表示,2023年度中国国内的生产总值要比之前的统计结果多出3.36万亿!

  这意味着什么人尽皆知,要知道,如果按照此前的数据,那咱们的GDP总量才仅有美国的百分之五十九,可若是按照修正后的数据,这个比例就会增加到将近百分之七十!

  中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,这本是好事,然而有不少人却对此提出了异议,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
  异议主要是针对的点就是“为何要修订GDP”,简而言之,这“凭空出现”的3.36万亿人民币是哪里来的呢?

  这个大家就有所不知了,其实在国际上,此举并不是什么稀罕事,一直以来,世界各国基本年年都会得出两组GDP总量数据,至于为何也很简单。

  就比方说去年的数据,2024年初,国家统计出了2023年全年的GDP总量,用时大概也就一个多月,时间紧任务重,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,很多地方都会漏算,甚至是估算,之所以这么急也不难理解,毕竟全国人民乃至全球人民可都等着呢!

  但很明显,这一个数字并不“真实”,多一点、少一点都是能够理解的,因此,为了让大众看到更加准确的数据,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,国家就会重新、细致的再统计一遍,而这也正是12月26日第二组数据的来源所在。

 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,这就好像是买菜做饭,买了一兜子肉蛋菜奶,刚到家还要忙着做饭,只能看个大概,非常容易就会忘记自己都买了什么,因此,吃过晚饭后,很多有经验的人都会重新统计一遍,并制定出接下来的菜谱。

  这么说相信我们大家就能大致了解了,并且值得一提的是,别看修订过后,中国的GDP总量也依旧只有美国的七成不到,但实际上,两国的差距已经很小了,至于为何真实的情况与数据不符,原因大致有二,首先便是因购买力的差距。

  一百美元在美国能买到什么呢?吃一顿好的?一家三口三天的伙食费?差不多就是这样,可换算成人民币,七百多块钱的购买力却要远高于一百美元,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。

  汇率不同、购买力不同,两国的GDP数据与实际上两国的经济实力差距自然不同。

  中国统计GDP采用的方法为“生产法”,也就是说,只有生产或者服务所得的经济收入才会被划入GDP总量之中,因此,中国提供的GDP数据基本没多少“水分”,但美国就不同了。

  他们采取的统计方法为“支出法”,简而言之,只要是美国公民、美国政府花钱了,就都可以加到GDP数据里。

  就比方说信贷消费便是如此,这么说吧,你刷信用卡算GDP、向银行的贷款也算,更有甚者,就连美国政府通过“美债”赚来的钱都算在内。

  借的钱都算,这其中的水分有多大可想而知,换而言之,如今的美国也只是“虚胖”而已,如果换用中国的统计办法,他们的GDP总量还不知会下降多少。

  当然,说到这里相信一定会有人说不服,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美国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中国超过,同时也觉得,中国政府统计的数据也不见得没有“猫腻”。

  不说什么专业名词,就拿咱们身边的事情举例,疫情结束后,明眼人都能看出,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,就比方说最近几年爆火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,笔者作为一名东北人,往年可是亲眼见证过哈尔滨有多“荒凉”,可如今就不同了,每到冬天,当地都是人山人海。

  这么多人会给哈尔滨政府带来多少经济收入可想而知,而这些收入便大多来自服务业,例如餐饮、住宿、旅行团,甚至是各种演出的门票费用等等。

  而在疫情后,人们“报复性旅游”的目的地可不止哈尔滨一处,全国上下,但凡有点特色的城市到了节假日都是人满为患,例如山东淄博、四川的成都、重庆、沿海城市,以及最近人们热议的河南郑州都是如此。

  就一家胖东来,就让几十上百万人趋之若鹜,并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庞大的财政收入,难道这还不能证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迅猛吗?

  还有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是相同,曾几何时,大家一提到汽车,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奔驰、宝马、奥迪,普通人即便没钱,也会咬着牙买一辆低配版,可如今呢?燃油车方面还差点,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算得上是百花齐放。

  什么比亚迪的“朝代系列”,什么“小米苏七”,还有一系列国产品牌,都得到了广大国人的认可,崇洋之人慢慢地少,就连曾经电动汽车品牌的“扛把子”特某拉,如今都沦落到了需要各种打广告,而且还是二手车广告的境地。

  由此可见,国产电动汽车已然成为了业内的风向标,并且还不仅是国人,外国人也同样喜欢,据权威数据统计,仅在去年,中国的电动汽车就占了全球销量的百分之六十,今年和明年恐怕还会更高。

  还有,除了电动汽车之外,大家耳熟能详的“遥遥领先”还有很多,例如无人机、高铁都是如此。

  这些东西都给国家、人民带来了不俗的收益,这些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难道还不能证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吗?

  诚然,在不少传统制造业领域我们陷入了困境,可问题是,这并不是中国自身的问题,而是全球性的问题,尤其是曾经的制造业王者美国,他们的麻烦绝对比我们大得多,再加上受到了战争的影响,这也正是中国经济逐步追上了美国的原因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