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澳洲的街头,许多商店和公共设施看起来没什么特别,却隐藏着一些细节容易被忽略——门上、设备上、包装盒里,到处都有华人最熟悉的东西…
她表示,自己下楼逛Woolworths,猛然发现超市门口的设备上赫然印着汉字!
于是,她将这一幕随手拍下,发布在社交社会化媒体平台上,瞬间引发大量网友的调侃和讨论。
有人调侃道,是因为澳洲人不认识中文,不敢撕下来。万一撕掉就没法保修了怎么办?
尤其是在澳洲的国民宝藏级零售店Kmart,能够说是一个现实版的“淘宝”。
![]()
而仔细看一下Kmart的产品就能发现,从漂亮的大理石桌子到温暖的电热毯,Kmart的大部分商品都是产自中国的。
甚至社会化媒体上常见的“Kmart 厨房必备产品”,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的。空气炸锅、馅饼制造机、三文治机、微波炉、电热锅等商品,都在 K-mart 网站上拥有五颗星好评。
![]()
尤其是馅饼机,其便捷性和多功能性使其在澳洲家庭中成为厨房“传奇”,甚至连 MasterChef 主持人 Matt Preston 也曾在节目中使用并分享制作苹果派的经验。
其中,售价仅29澳元的馅饼制造机不仅能制作各种馅饼,还可烤香肠或制作便当,甚至被MasterChef主持人Matt Preston用来制作苹果派,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,外媒直接称其为“传奇”。
![]()
另外,Kmart售价89澳元的意式浓缩咖啡机,在Choice网站评分甚至高于售价2200澳元的高端咖啡机,口味与功能都令消费者惊讶。
![]()
而正是这些价格实惠、款式多样的中国制造商品,使Kmart在澳洲众多零售商中脱颖而出,深受居民喜爱。
自从慢慢的变多的“中国”热门产品进入Kamrt之后,Kmart的人气持续攀升,销售额一直增长了。
不仅仅是Kmart,还有很多企业家表示,离开了中国制造他们根本活不下去。
此前,No. 22 Home 家居品牌创始人 Alexandra Pappas 坦言,如果坚持澳洲本土生产,企业将血亏 300%,甚至有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。
![]()
她指出,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成本约为澳洲本地制造的三分之一,尤其是在开发新系列玻璃器皿时,澳洲本地报价高得“令人发指”。
Pappas 强调,中国制造不仅价格上的优势明显,工艺和生产能力同样出色。许多国际高端品牌都在中国工厂生产,工厂在技术积累、规模化生产和环保可持续性方面具有世界级水平。
![]()
低品质等于中国制造”的观念已经严重落伍,品质、效率、可持续性和规模化生产,全都可以在中国找到。
![]()
![]()
澳洲本地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满足规模化生产规格要求的工厂,而中国工厂不仅具备认证资质、生产透明且道德合规,还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长期发展保障。
这表明双方贸易从始至终都是公平互利的。如果一味要求本地生产,成本可能大幅度上升,消费者利益也会受损。
![]()
而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,2024年澳大利亚自中国的进口总额达到1160亿澳元,位居所有贸易伙伴之首,远超美国的932亿澳元和日本的322亿澳元。
![]()
澳大利亚本地制造业相对薄弱,消费品、交通设备、家居用品等多依赖进口,尤其是超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兼具的中国产品,已成为市场主流。
例如,澳大利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转型过程中,可能会面临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更大依赖。
,leyu体育app官网入口下一篇:汉寿王八闯全国 势不行当谱新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