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2年:尼克松在上海的那些事儿

来源: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09 22:29:42

  1972年2月17日,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帕特等从华盛顿登机,一路向东,先后降落在夏威夷和关岛,接着飞越琉球群岛后进入我国领空,敞开了震动国际、被称为“破冰之旅”的访华行程。

  50年,弹指一挥间,关于这次拜访的报导、谈论、当事人回想等资料,可谓浩如烟海。但大多数人只知道尼克松访华终究一站在上海,并宣布了引人注目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》(又称上海公报)。殊不知,尼克松访华榜首站也始于此。

  1972年2月21日,我国阴历的大年初七,一架名为“76精力”号的飞机于北京时刻早上9点,慢慢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。飞机停稳后,舱门翻开,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走下飞机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树立以来榜首位踏上我国疆土的在任美国总统。

  之所以挑选上海作为尼克松进入我国的榜首站,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牛海彬奉告笔者:两国之间的拜访,来访城市的确认,首要以来访国客人的定见为主。其时,上海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中心,是最能展示我国经济状况的城市。中美20多年彼此阻隔,使得美国民众对我国有十分强的了解志愿。尼克松访华入境与出境均在上海,并非暂时决议,而是基辛格与其副手黑格提早缜密踩点,敲定的组织。

  为了迎候尼克松抵达,虹桥机场悬挂了中、美两国的国旗,以欢迎国宾的标准来迎候尼克松的抵达。从北京来上海迎候尼克松总统访华的,有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、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章文晋、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、礼宾司作业人员唐龙彬,以及舌人唐闻生、章含之等。

  尼克松一行人下飞机后,尼克松总统在机场贵宾室表明:“虽然,上海的气候很冷,但咱们能首要来到我国最大的城市——上海,感到很快乐。”

  让上海市原外办干部乐锦根形象特别深入的是,当尼克松步入候机楼,看到正面墙上的诗词时,当即停步并用英语流利地将《沁园春·雪》背了出来。“这着实让咱们大吃一惊。由此可见,尼克松是下了功夫的,他对我国文化有着浓厚爱好,做了充沛的预备,对我国更是秉持友爱之情。”

  上海方面供给的精美早餐也给美方留下了好形象。早餐是上海锦江饭馆预备的,包含小馄饨、汤团、眉毛酥等。尼克松吃了一碗肉汤圆、一碗豆沙汤圆和6只小馄饨,并拍案叫绝。基辛格后来在回想录中说:“我国人周到好客名不虚传,准是确定外宾快饿坏了,因而以创纪录的速度给咱们送来了丰富的早餐。这一下子使白宫的作业人员心里为难了,从此尼克松会要求他们加速宾夕法尼亚大街(美国华盛顿特区衔接白宫和国会大厦的大街)的服务速度。”

  尼克松一行结束相关活动后,于2月27日上午乘坐中方供给的伊尔-18飞机,从杭州飞到上海。

  本来,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的100多名干部、职工都已下放劳作,此刻因作业之需,又被纷繁召回。1971年12月从贵州遵义急调回沪的乐锦根回想说:“其时,周恩来总理明确要求,工宣队人员一概不必,必须用外办的原班人马。被下放的悉数调回上海做预备作业。”

  为了迎候尼克松的来访,上海市外事办专门树立了一个招待班子,提早3个月进行预备作业。招待班子下设礼宾组、秘书组、翻译组等十几个作业组,有数百名作业人员。

  据其时在翻译组的吴韵纯回想,那次的招待作业大有“被阻隔”的滋味。作业组人员都会集住在锦江饭馆,住了3个月,作业日子几乎是封闭式的。翻译组每天要翻译各式各样的资料,把上海方面引荐尼克松一行去欣赏的单位的基本状况翻译成英文。

  其时仍是市外事办新进人员的华达明记住,为了可以更好的保证尼克松一行的安全,马路上戒备森严,增设了差人,也组织了便衣。从虹桥机场出来,经新华路、淮海中路,再拐到锦江饭馆地点的茂名南路,沿街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,保证满有把握。

  因为其时中美尚处于敌对联系,一位美国总统的忽然来访,多少让我国人感到难以想象,所以做思想作业也成了预备中的重要一环。乐锦根说:“那时,全市组织发动作陈述,落实到各局各区,学习大约继续了3周。先办学习班给领导干部上课,然后再由大街出头去底层做大众的思想作业,以‘这是毛主席的战略安置’来消除人们的疑问。”

  早在1971年12月,上海市就开端预备招待尼克松用的宾馆床上用品。上海纺织工业局选定榜首毛纺厂、第十八棉纺厂等单位,攻关制作了300条高档全毛提花毯。这种毛毯选用马海毛和澳毛质料,标准为155cm×230cm,重3.26公斤,有牡丹、菊花等7莳花型,规划商标为“凤凰”牌。

  1972年1月,毛毯赶制使命完结,特有的长波涛、漂光足,又滑又糯的触感,让“凤凰”毯成功完结了使命,并作为国礼送给了尼克松。“凤凰”牌毛毯也从此声名鹊起,成为了上海人婚礼的必备品之一。

  随尼克松访华的近百人的美国媒体采访团,在我国要进行广泛的报导和街头采访。上海早在1964年6月现已具有46路国际电报电路,灵通27个国家、29个城市,可以为美国媒体的盯梢采访供给技能支撑。

  但是,其时商业卫星通信在我国仍是空白,没有卫星就没有办法进行电视直播。1971年,周恩来总理决议由我国电信部分租借美国设备,在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各树立一座暂时卫星通信地面站,并且强调在租借期间,卫星地面站的办理和运用权归于我国;启用的时刻及运用的频率,均须中方同意,美方不得随意改动。周恩来还要求中方的技能人员在与美方技能人员的协作中,要把技能学到手。

  在安置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的拍照作业时,周恩来发现中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里只要插电源的灯,用灯的时分总有一堆电线拖在后面,觉得这样的灯太粗笨了,便问制片厂里的人有没有可以不插电源的灯。制片厂里没有,周恩来就安置给上海一个使命——研发出带电瓶的灯,替代插电源的灯。

  其时,摄像组的人随身带着食堂的小方凳,便利站上去抓拍一些镜头。周恩来说:“咱们出现在美国人面前时就代表着国家,踩着这样的小方凳太不漂亮了,所以要研发出铝合金的小梯子。”终究,研发梯子作为一项科研使命,也安置给了上海。

  2月27日,尼克松配偶入住锦江饭馆贵宾楼。贵宾楼原名格林文纳公寓,是英国人沙逊于1935年出资395万银圆制作的。它由中心18层、两头呈台阶式下跌至13层的对称修建组成。1958年,格林文纳公寓由锦江饭馆接手经营办理,改名“贵宾楼”。

  锦江饭馆服务人员邱焕锡记住,那时饭馆常常组织咱们学习训练,被奉告招待的指导方针是“从容不迫、不冷不热、友爱招待”。邱焕锡曾在贵宾楼中楼服务台作业,他回想说:“除了门口的应接、服务台2名作业人员,以及中方几名保镳外,(楼内)没什么人。”

  为做好招待作业,饭馆方面临各种硬件设备打开全面排查,还依据尼克松对我国古代艺术感爱好的特征,在16楼总统套房装修中参加我国元素。此外,考虑到尼克松身材高大,饭馆还在他床后摆了同宽度的搁脚凳。在招待其他几个国家首脑时,中方服务人员都是手捧鲜花夹道欢迎,十分热烈。而尼克松访华没有组织这种迎候方法,但一起也要表现服务人员的友爱,所以终究挑选面带微笑、行注目礼的方法。

  尼克松访华期间,其随行团队有300余人,加来的159人、上海当地招待单位(包含上海市外事组、保镳处)的500余人抵达时,贵宾楼、锦北楼和新南楼客房悉数敞开。外宾中,有高层人物、技能人员和适当数量的记者。美国政府代表团住贵宾楼,记者住北楼,其他随员住中楼东、西条。饭馆的夜点供给,顶峰时要招待1200多位客人。锦江饭馆职工榜首次阅历了客人如此之多、状况如此杂乱、标准如此之高的“政治使命”。

  尼克松来我国,一切的日子用品悉数随飞机带来,并且不必饭馆专为他预备的早饭,午饭也只吃水果、喝脱脂牛奶。面临这一状况,饭馆改动了一直以来招待外国首脑不必菜单的常规,自动打印了一份菜单。没想到,尼克松看到菜单后,十分有爱好地点了其间的3道菜:芙蓉仔鸡片、草菇焖蚕豆、干烧明虾仁,并叮咛要在下午2点就餐。

  当色、香、味、形、器具佳的3道菜,别离端至总统套房餐厅时,尼克松连连称誉“very good(十分好)”,并且悉数吃光。这让锦江饭馆作业人员十分快乐。

  如果说之前锦江饭馆的早餐抓获了尼克松的胃,那么在锦江饭馆住一晚的感触,完全征服了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人,他于2月28日脱离时留言:“上海锦江饭馆是我住过国际上最好的宾馆之一。”

  1982年8月和1993年4月,尼克松两次来到上海的锦江饭馆。尤其是1993年那次,因尼克松从前住过的贵宾楼16层总统套房其时正在大修中,上海方面组织他在香格里拉酒店入住,但尼克松仍是要求专程到锦江饭馆来,重游这个“改动了国际”的当地。当轿车载着尼克松驶进锦江饭馆大门,他一眼就认出了左前方的锦江小礼堂,信口开河:“便是这儿。”年近80岁的尼克松还特别约请当年招待过他的服务员们合影,并兴味盎然地欣赏了其曾两次下榻过的贵宾楼。

  1972年1月,为尼克松访华来上海“打前站”的美国随行人员,尝到“大白兔”奶糖后拍案叫绝,随后引荐给了尼克松。尼克松也是吃一颗想两颗,接二连三地大嚼奶糖。周恩来见状,当即决议将“大白兔”奶糖作为国务礼物送给尼克松。尔后,“大白兔”奶糖出现在美国复活节礼品商场,成为美国人奉送亲朋的佳品。

  上海方面还组织给每位美国客人一份礼物—上海益民一厂出产的酒心巧克力糖。每颗糖内有不一样的我国名酒:茅台、竹叶青、五粮液、郎酒等,咬一口巧克力,酒香扑鼻,给美国客人留下了难忘的回想。

  当然,最大的惊喜是在1972年2月27日晚上。其时,在上海展览馆3楼的宴会厅举办离别宴会,这是尼克松阅历7天拜访后,最轻松最愉快的一次晚宴。依据上海市外事组原作业人员罗卫国的回想,其时上海还没有像样的大型宴会场所,上海展览馆3楼的宴会厅只能摆上20来桌,终究决议将展览馆底层的咖啡厅打通,可放上50来桌。

  乐翠娣是晚宴的服务员,她回想说:“宴会局面很大,美国人对我国菜很感爱好,一点点没有吃不惯的姿态。蟹粉小笼这道上海特征点心,最受老美欢迎。”

  宴会后,客人们到二楼剧场欣赏文艺扮演。周恩来特别照顾要乐团演奏一曲西方古典音乐,乐团便在晚会扮演奏了贝多芬的《埃格蒙特序曲》。此外,杂技和我国舞蹈引起了美国贵宾极大的爱好,扮演中掌声不断。钢琴家殷承宗演奏了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,还演奏了尼克松家园的乐曲《牧人之家》,这让尼克松十分快乐。

  依照原定组织,抵达上海后,周恩来直接从机场陪尼克松一行赴上海工业博览会欣赏。其时,外宾到上海看“工展”是“保留项目”,那里便是我国的一个“橱窗”。

  据外事组作业人员陆露弟回想:“考虑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,专门为尼克松精心组织的上海工业博览会,可谓聚集了其时我国工业范畴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最新的发明创造。其间,在展厅进门显眼方位摆放的一架冲床,可以将金属粉末直接限制成高强度齿轮。”

  看到冲床现场演示,尼克松颇感爱好地问周恩来:“我能不能也压一个?”“当然行!”周恩来答复。当尼克松按动按钮,将限制出的齿轮拿在手掌上时,周恩来说:“这是要害的一按。有了你这一按,才成果了美国总统拜访我国的巨大豪举。”

  “周总理的话可谓一语双关,尼克松和其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。下面一个多小时的欣赏活动进行得很顺畅、很活泼。”陆露弟回想说。

  依照日程组织,本来那天下午,尼克松配偶要去欣赏我国福利会少年宫。但因为尼克松忙于《上海公报》事宜而没有前往,只要尼克松夫人帕特及随行人员按既定日程来到少年宫。

  当年,为帕特扮演的乐队指挥伦毅杰回想,身着白大衣的帕特当天下午3点左右,走进扮演现场。一曲终了,她正预备脱离,伦毅杰赶忙报幕:“下面演奏一首美国少年儿童乐曲《小伙子比雷》。”听了作业人员的翻译,帕特饶有爱好地停住脚步。音乐响起,她也开端和着节奏悄悄拍手、哼唱。看着场内的气氛活泼起来,乐队趁热打铁将这首曲子接连演奏了十多遍。终究,伦毅杰在世人的掌声中和帕特握手,向她问候,并认真地说:“向美国少年儿童问候!”帕特也快乐地俯下身,悄悄吻了伦毅杰。

  上海健康教育所原所长胡锦华,当年参加预备过“工展”的医学卫生项目。据他回想,其时他联合上海的医学专家,以最少的文字,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胰岛素项目;还搞了一个仿照手术室的场景,可以正常的看到针麻手术电影。这电影不是往常那样看,而是从上往下看,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。

  据陶文钊主编的《中美联系史》一书记载:“通过接连几个昼夜的严重商洽和修正,中美两边相互作出退让,总算在2月27日清晨,完结了《公报》的定稿。”

  依照外交部和上海市外事组的组织,外事组乐锦根与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等在机场,他们在舷梯口拿到《公报》定稿后,立刻赶到坐落康平路的市委办公厅印刷厂。“他校正英文,我校正中文。咱们俩前前后后都校正了10遍,真的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,咱们都很严重,生怕犯错。我还请印刷厂的厂长跟我再对了一遍。校正结束后,当即各印了100份出来送到锦江小礼堂。整一个完好的进程在2小时以内。这是领导的要求,加急!肯定是特事特办。”乐锦根回想说。

  1972年2月27日下午4时,作为中、美联系重要里程碑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》,在锦江饭馆小礼堂内正式签署。2月28日上午,公报向全国际宣布。

  尼克松在归国前的离别宴会上,高举斟满茅台的酒杯,趾高气扬地说:“咱们在这儿已逗留了一周时刻,这是改动国际的一周。”